近年來,興慶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,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深改委、市黨委深改委重要會議精神,不斷在社會救助、服務管理、基層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、新成效、新發展。為使各項改革任務推動落實有力,興慶區制定深化改革示范試點清單,聚焦重點,以點帶面。通過改革示范點的“排頭兵”、“領頭雁”作用,興慶區各項改革任務穩扎穩打,整體推進,不斷取得良好成效,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“興慶范例”。
以“民生實事”夯實“社會救助根基”。聚焦弱勢群體,織密精準救助保障網。制定《興慶區實施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若干措施》,建立涵蓋孤獨癥兒童早篩診斷、康復服務、融合教育等運行體系。摸排登記169名孤獨癥兒童,依托興慶區殘疾人康復中心,構建“篩查-診斷-評估-安置-康教-轉銜”全鏈條服務模式,為68名孤獨癥兒童提供專業康復訓練,19名實施康教融合服務,87名開展家庭暖心幫扶。同步建立“機構+家庭”雙軌聯動機制,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;制定《興慶區殘疾兒童少年康教融合實施方案》,建立健全康教融合規范流程,在全區形成“康教+融合”發展模式。助力7名殘疾兒童至普校隨班就讀、1人康復、21人接受康教融合。送教上門32人,送康復26人。錨定家庭單元,筑牢綜合救助支撐體系。制定實施《興慶區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》,建立完善困難家庭需求評估指南。實行家庭“三級”(緊急生存需求、發展性需求、預防性需求)風險等級劃分,建檔900余戶家庭,細化需求為“生活照料、康復護理、心理支持、就業賦能、教育幫扶”5大類28項;協同聯動衛健、教育、人社等31個部門,梳理基礎保障、精神關懷、發展支持等42項公共服務資源,建立政府幫扶清單;開發“興系你”綜合救助服務平臺,引入專業社工機構、養老企業、民營醫院等30余家單位入駐救助資源庫,實現“家庭需求標簽”與“服務資源標簽”精準關聯。
以“精管細治”提升“政府服務質效”。以數智精治提升管理效能。依托“一網統管”平臺,利用“興慶智腦”APP打破綜合執法傳統工作模式,靈活運用智能化資源,深化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治理,全面推進執法網格化工作。109名執法網格員隊伍通過每日網格巡查、利用“興慶智腦”APP上傳案件、處理案件,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提高問題源頭發現和網格最前端處置能力,把問題矛盾化解在最前端,實現“網中有格,格中有人,人在格中巡,事在格中辦,小事一格解決,大事全網聯辦”的工作機制,城市管理精細化網格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。以網格優服暖民生溫度。探索“1+N”工會驛站管理新模式,按照“小而精、暖而實”的原則,在職工相對集中的街道(鄉鎮)、園區、社區、企業等地建立工會驛站。工會“微驛站”依托工會驛站核心平臺,進一步整合資源、端口前移,輻射周邊餐飲、理發、藥房等商戶、小微企業,并深度合作,延伸網狀打造工會“微驛站”,根據職工需求提供“菜單式”、“聯動式”、多元化服務,包括“四送”、“五進”、心理疏導、法律援助、技能培訓等,打造5分鐘網格式工會“微驛站”服務圈,形成網格式精細化暖心服務新格局。
以“黨建引領”凝聚“基層治理合力”。建強調解陣地,夯實基層穩定根基。全面落實“塞上楓橋”法治工作機制,打造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品牌工作室。指導轄區9個社區成立矛盾糾紛調解室,及時化解基層各類矛盾糾紛,通過營造平等、理性的溝通環境,促進社區人際關系和諧穩定。工作人員在調解過程中同時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,增強居民法律意識,提供法律指導,引導居民依法解決問題,減少違法行為發生,共建平安和諧社區。推進信訪建設,拓寬群眾訴求渠道。領導干部接訪下訪下基層制度化常態化,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縱深開展。嚴格按照《2025年縣級領導接訪通知》要求,每個工作日到興慶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接待群眾來訪,推進幫扶救助、釋法明理、思想疏導等工作。目前,2025年縣級領導到崗接訪15次,科級領導到崗30次,接訪43批65次。建立對村巡察工作流程,推動對村巡察工作規范化、精準化;持續深化“四到八查十必訪”“碼上巡”“擺攤設點聽民聲”等高效監督方式,不斷優化群眾參與路徑,破解“巡不深”“察不透”等難題,推動更加精準發現問題和線索,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